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事行政 > 正文

HR辞退hr(hr辞退话术)

2025-04-25 261 0 评论 人事行政


  

本文目录

  

  1. HR在辞退员工离职面谈时,有哪些谈判技巧
  2. 怎么跟hr谈辞退赔偿
  3. 作为公司的HR,怎么巧妙辞退公司员工

一、HR在辞退员工离职面谈时,有哪些谈判技巧

小编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安全,一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和岗位编制,公司决定,一部分调岗留用,其它没合适岗位的人员直接辞退,同时总经理下了命令,让人力资源部牵头,各部门配合,三个月内把多余的人员处理完毕,该调岗的调岗,该辞退的辞退,不能遗留任何后患。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公司的人资经理小张头上,集体辞退几十个人,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不小心可能会惹来麻烦,怎么做才好呢?小编觉得,处理这样的事,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

  

1、首先由各部门根据公司岗位编制,慎重考虑后,上报裁员名单和去留建议;

  

2、 HR经理与各部门负责人,就员工去留和裁员政策深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上报总经理审批;

  

3、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先易后难,分批次分步骤安排裁员时间,并列出节点日期和计划;

  

4、对于平常表现不太好,列为本次辞退之列的员工,提前做好预热准备:比如提前进行警告,多次警示,让员工知道绩效一直不达标或能力太差不能胜任工作,有可能被解雇。必要时有书面的警告确认书;员工使用过的机密文件或保管过的财物,应及时采取相关的保密措施,保证安全性。

  

1、通知四步曲——谁通知,何时通知,何地通知,如何通知。

  

2、提前确认由谁来面谈——必须慎重选择,比如遇到平时比较强势,态度强硬,斤斤计较的人,千万不能安排经验不足的人来面谈。安排经验丰富的部门经理主谈,HR经理或法务人员旁听。情绪容易失控的员工,要找一个镇定自若,比较自信淡定的人来谈,不易被员工激怒。如果情绪失控,应给员工一个发泄的时间,等对方情绪稳定后再谈。

  

3、面谈原则——面谈时间的选择尽量安排在每个星期的头一天;确定员工会如期赴约;千万不要在电话里告知员工被解雇的消息;面谈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10-15分钟;避免在周末、节假日、员工生日、新婚或刚失恋、亲人故去等特殊时期通知;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在招聘高峰期辞退,员工就业机会比较多;

  

4、辞退依据和补偿政策——员工如果是因为绩效不达标或工作能力欠缺不胜任,要提前准备好书面证据,如绩效考核表,近期的业绩排名,绩效评价等资料,这个相当重要;提前准备好,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列清楚补偿标准,并为员工解释公司的政策;

  

员工如果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不得已辞退。要尽量保留员工的面子,简单讲明公司的难处,让员工体面的离开。

  

如果可以,HR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提前为员工推荐一些好的去处。或通过猎头小伙伴的配合,给员工找到新的工作。

  

面谈时,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不要过多的寒喧或谈其它其它无关紧要的话题来旁敲侧击分散员工注意力。员工一进办公室,短暂的放松后,就直接进入主题,把公司的决定告诉他。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10分钟搞定。

  

如果员工在核心的部门,关键岗位,掌握着公司的商业机密、财务状况、核心技术。除了正常的辞退补偿手续外,还应提前准备签定《竞业限制协议》,防止公司机密外泄。

  

千万注意:辞退员工的过程象踩在钢丝上的感觉,稍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毁了HR们的一世英名。面对这种特殊事件,首先要提前做好计划和方案。熟悉国家的裁员政策,备多套应急预案。在与员工面谈时,选择面谈的人很重要。针对不同的员工,一定要慎之又慎。一般员工,由直线经理(直接上级)根据工作表现面谈比较合适,在政策解读方面可由HR人员重点解释。对于核心人才,最好提前做好充足的功课,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人品,敏感点,软肋,做到知己知彼,从容应对。把握尊重,真诚,坦荡的原则,在兼顾公司利益的同时,为员工多考虑,争取妥当处理,周全到位,简单利索,不留后患。

  

二、怎么跟hr谈辞退赔偿

怎么跟hr谈辞退赔偿?很多职场的人士现在都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劳动法不能白学,关键时刻要派上用场,比如无缘无故被公司辞退,是可以跟公司索要赔偿金的,那么怎么跟hr谈辞退赔偿呢?

  

接到被辞退消息第一时间不要慌张,保持镇静(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人会陷入情绪里,而忘记接下来要做的重要的事情)。

  

在现有条件下找出可录音的设备或软件,不过一般第一次谈话都很突然,不一定有所准备,但没关系,如果来不及也不要担心,之后肯定还会有机会,请先听对方说什么,然后不要给对方任何实质性答复,可选择回答我先考虑一下,或我咨询一下我身边的律师朋友。

  

第一次谈话后一定要保持理智,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很多讯息不难得到,一定要为自己争许合法的权益和补偿,人事通常会使用多人谈话连环轰炸来说服你接受他们开出的条件

  

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向法律专业人士提供自己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有无重大工作失误、劳动合同签订年限、试用期长短,五险一金个税缴纳情况,这些都需要用到自己手里的劳动合同和工资条,所以平时注意保留这些资料,这对万一最后走到仲裁的地步都很有帮助。

  

有了这些准备你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公司给你的赔偿是否合理也很清楚了,通常都是少于应赔数额,你就可以告诉公司你期望的赔偿金额了。

  

到了这一步就不是完全由公司掌控事态发展了,你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公司可能会狗急跳墙,邮件或口头通知你不接受公司的赔偿条件他们可以单方面提出解约,并关闭你的考勤系统,拿出最初方案逼你就范。

  

但关键的部分来了,一般员工这时候心里防线就被击破了,这是公司惯用的手段,这时候千万不要慌,因为这是公司因为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解聘,不是你的责任,所以问题方在公司

  

这时候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员发现对方的漏洞,并逻辑清晰的指出并回复给对方,后面不要忘记加上:我不同意公司开出的条件,并且会拒绝签任何离职手续。

  

这时你就具备了与公司平等对话的能力,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公司也不敢怠慢你了,他们会派出有分量的人事负责人出面跟你谈,而且他们也有了最坏的心理预期,当然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最有利的处理方式,这时候合理合法的赔偿也就能协商出来了

  

企业辞退员工,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相应的补偿也不同。具体说明:

  

第一,无故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性补偿。

  

第二,合同到期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

  

第三,单位经济性裁员,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

HR辞退hr(hr辞退话术)

  

第四,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

  

第五,试用期被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是无经济补偿的。

  

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单位,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被辞退的时候,先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这样在和hr谈的时候,才能好好的谈。最好是准备一个录音笔之类的,将内容都录下来,不要给对方任何实质性的答复,可以说先考虑一下,或者说是咨询一下身边的`律师朋友。

  

下来就要好好的咨询咨询律师了,律师会给你最合适的建议。这样你心中就会有数了,你可以告诉公司的期望赔偿金。

  

如果员工无重大过错,而公司要炒人,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违约解除劳动合同是要赔偿2N的,N是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算0.5,超过半年算1),如果没有提前30天通知,还要多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

  

赔偿金的基数是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各种奖金也要加进去的。不是每个月实发工资。年假没有休完也可以算钱的。

  

但是公司HR不会主动给你赔偿2N+1的,HR会提出协议解约的概念,一般就是给你N+1的赔偿,然后让你签一个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告诉你这样就不是违法解约了,叫协议节约。

  

这完全是先射箭后画靶,公司先口头炒人,然后再跟你协议解约,当然是违法的。不要随便签字,只要你不签字,公司就是违法解约,违法解约就要双倍赔偿。

  

根据新劳动法计算可得到的最高补偿额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朋友他们如被辞退,肯定是不符合新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所以公司肯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假如说公司辞退行为是合法辞退,因为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那么公司就需要支付N+1的经济补偿金

  

假如说公司辞退行为是违法辞退,那么公司就需要支付2N的赔偿金。

  

他们在该公司工作了不满半年,N就是0.5个月工资,那么N+1是1.5个月工资,2N是1个月工资。也就是说,不管在法律上最终定义公司对他们的辞退属于违法还是合法,他们可以拿到的补偿额最多最多只是1.5个月工资,而且偏向更大的可能是1个月工资。

  

该公司成立这个项目是真实的,招入朋友他们后一直是有在推进该项目,而疫情对于该公司主业务的影响也是真实的,因为资金断链而中止新项目是正常的。因此,公司辞退他们,应该属于无奈之举。

  

既然是因为没钱而裁员,那么公司肯定希望少赔钱。如果说要求公司必须按照新劳动法计算出来的最高补偿额来补偿,意味着不给公司谈判的空间。公司答应就是赔1.5个月;不答应,即便闹上仲裁最终输了,公司最多也还是给1.5个月而已。

  

如果公司铁起心来,干脆不给任何赔偿,让朋友他们去仲裁,公司仲裁败诉后可以上诉,一审不成就继续上诉到二审,整个时间下来最起码能拖上一年多。

  

这样分析的话,就能明白,把公司逼到死角,不见得是好事,反而可能会造成公司一拍两散的想法,毕竟现在该公司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朋友他们被辞,想要辞退的补偿。公司没钱,想要尽量减少因为裁员所付出的赔偿费用。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矛盾解决不了就会出现死局,这样最终他们就算能拿到钱,很可能已经是一年多以后了。万一,这公司坚持不下去,在这一年里倒闭了,他们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这明显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说他们在该公司工作了好几年,按照2N能拿到例如10个月工资或者更多,那么为此硬刚到底是值得的。但现在他们能拿到的赔偿最多仅仅是1.5个月工资而已,为此拖那么长时间不值得。

  

理想的方案,应该是现在就拿钱走人,哪怕能拿到的钱比1.5个月低些。这样还可以协商用自己辞职的方式离开,避免因为被辞退而给后续找新工作带来麻烦。

  

既然如此,那就在0—1.5月工资之间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朋友收到公司通知那天,是4月16日,刚好是月中。

  

所以我们想到的.方案是:经济补偿N是必须要的,另外那+1的代通知金可以少些,用工资发到4月底的方式来代替。总体就是0.5个月+工资发到月底(上班上到17号)的方案,计算起来差不多就是1个月工资。

  

之所以要想这些算法,而不是直接说要金额1个月的补偿,其实是给公司尤其是HR一个比较讲得通的说法,毕竟该公司是比较大也比较正规的一家公司,HR办事总也得要有根有据才行。

  

方案有了,朋友他们就要去和公司HR沟通谈判了。这个谈判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能只是简单粗暴,毕竟前面分析过,一拍两散的结果不是他们想要的。

  

首先我详细告知朋友他们这个情况所涉及的新劳动法里的相关条例,让他们清楚了解他们应该可以得到的补偿和依据。他们自己掌握清晰后,和HR谈判时一开始就把这些抛出来,告诉HR自己很清楚按照劳动法应该得到的补偿情况。这样在后面的谈判中也就站在一个比较主动的位置上。

  

接下来,朋友他们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告诉HR他们理解公司被迫终止项目和裁员的无奈,也愿意在公司困难时期作出自己的让步,然后给出前面所说的折衷方案,并且要求必须以协商离职的形式结束劳动关系。

  

HR开始是不同意的,他们只肯给N的补偿,不愿意工资支付到月底。

  

这个很自然啦,谈判嘛,大家都想争取最大的利益,就和谈生意一样的。经过前面的分析,朋友他们心里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底,该坚持的坚持,该让步的让步,反正立场坚定,态度柔和,一切朝着双方配合解决问题的方向走。

  

遇到谈不下去的时候就暂停,双方各自回座位上考虑,想好了再谈。这样来回几次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的方案就是我们所想的那个折衷方案。

  

说起来啰嗦,其实他们谈判的时间并不长,半天之内就达成了共识。因为大家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哪一方刻意刁难,所以就比较顺利。其实HR只是公司政策的执行者而已,他们也不想和同事扯掰的,只要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大家都希望好聚好散的。

  

接下来,双方签了离职协议,完成工作交接后,朋友他们就正式离开公司了。事情就算是顺利解决了。

  

朋友他们这个事情,算是解决比较顺利,双方也能和气收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坚持必须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计算方法拿赔偿,而是给出了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在知道公司的确是因为资金断链问题而导致的裁员前提下,这是利己利人并且可行性较高的选择。

  

但是,这种方案也必须是建立在公司并非恶意辞退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是故意找借口辞退员工想达到不赔钱的目的,那么这种方案是没有意义的。

  

在那种情况下,要想拿回自己应得的权益,就得通过仲裁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而且,遇到那种情况,就应该依据劳动法找出所有可以叫公司赔偿的地方,一分钱也不放过他。

  

三、作为公司的HR,怎么巧妙辞退公司员工

1、想合法辞退员工,显然不是在试用期内,一般试用期内辞退一个员工很容易操作,被辞退的员工也一般不会多纠缠。这里面讨论显然是试用期后的,过了试用期再辞退员工,想合法的方式不是没有,总结起来就两个,你让他走,他自己主动走。另外一种就是在酬薪设计上,把底薪定的低一点,让他没有机会拿到高薪,拿不到钱自然而然就自动辞职走了。不过调岗与待岗,是不是企业变相的逼迫你走,这个要仔细鉴别,因为这有可能属于正常的岗位调整。要找一个平时与他关系还可以的管理代表公司和他细谈,告诉他这事其实公司运作很久了,大家都不是非常想看到。

  

2、而公司考虑的是为了在后续的战略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才会把前面的人挪位,所以希望大家都互相体谅与理解一下,站在个人的层面上,看看哪家公司在招人,自己可以帮忙打个招呼或者转介绍,让他们给你个机会面试上,当然也要提出一些工作上的改进建议,让他感觉到对他有用,这样就容易把心里的防线降低,从而容易答应你的条件!作为管理者来看,大家都不想走到辞退人这一步,所以在平时的时候,请人要慎重,带下属要用心,大家注重沟通,给予真实及时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用心和带他们成长。

  

3、会更愿意听你的话,最后不用闹得这么僵硬,另外就是公司如果是辞退人,就不要再差那点辞退补偿了:大家好聚好散,日后有可能在这行业上会有合作呢,对于公司运营成本来讲,其实影响不太大。公司参考岗位职责说明、员工手册,员工哪里做得不到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能否改正,是否有违法乱纪等行为,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按劳动法开除,又不不是开除几十年老员工,实事求是之后问题其实简单的。


复制成功